園林假山的選石
由于在有限的空間內(nèi),堆土為山難以塑造高聳、雄奇、變化多端的假山造型,所以造園者逐漸偏重于疊石為山,加上唐宋以后賞石、拜石、宴石的癖好成風,于是人們到處采訪佳石,以供賞玩及疊山之用。由于愛好不同,要求各異,山石的品類也越來越多,并出現(xiàn)了專門的石譜,如北宋祖秀的《宣和石譜》、南宋杜綰的《云林石譜》、明代林有麟的《素園石譜》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山石都可以用來堆疊假山的,所以明代計成在《園冶》中特列選石一章,加以闡述。園林專家陳從周教授在分析了清末至民初的假山(陳氏稱之為“同光體”假山)無佳構(gòu)的原因后,在《疊山首重選石》一文中指出:“予嘗謂同光體假山其尚有致命之喪,蓋不重選石。選石者,疊山之首重事也。”因此凡是從事假山之業(yè)者,必先深諳石性。一般傳統(tǒng)所選的假山石料多以層積巖為主,縱觀江南地區(qū)的園林假山,尤以太湖石假山和黃石假山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