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栽培的觀賞竹子有龜甲竹、黃稈烏哺雞竹、黃桿京竹、金鑲玉竹、羅漢竹、紫竹、斑竹、方竹、紅竹、青麻竹、花吊絲竹、金絲慈竹、泰竹、花竹、觀音竹、撐麻竹、黃金間碧玉竹、小葉龍竹、香糯竹、撐麻青竹等。為了達到速生快長,產(chǎn)筍量高、觀賞性好的目的,除了品種選擇外,還要有良好的種植方法。
(一)竹園地的選擇
根據(jù)竹子喜濕潤、肥沃、深厚、疏松土壤的特性,竹園地應(yīng)選擇在年平均氣溫在0℃以上、年降雨量1500mm以上的地方。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濕潤、保水能力較好的砂質(zhì)壤土,以海拔500m以下的平原臺地、緩坡地為宜,山間谷地亦可。要選交通方便、*近城鎮(zhèn)便于集約經(jīng)營管理的地方。
(二)整地
在地形平坦或緩坡地,便于機耕的要機耕全墾,機耕深度30~35cm,將雜草、灌木清理干凈,然后按株行距2m×3m挖穴,穴長寬深為60cm×60cm×60cm。周圍2m寬的地方要全墾,挖穴規(guī)格長寬深為50cm×50cm×50cm。挖穴時要把表土放在一邊。
(三)定植
定植前先下基肥,以有機肥加少量磷肥,再加表土混合。有機肥與磷肥一定要經(jīng)過漚制。種植季節(jié)以春夏秋的陰雨天氣為宜。定植時將竹苗略斜放入穴中,深度為20~25cm,回土要細,分層填土壓實。然后澆定根水,再回填些細土并蓋上干草。
(四)觀賞竹子的撫育管理
定植后,要加強撫育管理,如遇天旱,每天要澆1次水,直到竹苗長出新芽新葉穩(wěn)定為止。10天后要檢查,已枯死的竹苗要補植。當(dāng)新竹穩(wěn)定后,每隔半個月施肥1次(0.1%的尿素或復(fù)合肥)以促進筍芽生長,以后隨竹子的生長,濃度可逐漸增加成林的管理
新植竹1年后,清除老竹。為了提高竹子的觀賞性,采取如下措施:
1.扒土通常在立春前后扒土,使竹蔸的筍目露出,直接曝光,提高溫度,刺激筍目萌發(fā),同時施肥。扒土?xí)r,用鋤頭由外向叢內(nèi)扒,要清除竹蔸內(nèi)的纏繞根藤等雜物。扒土?xí)r盡量曝露筍目,但不要損傷筍目。
2.施肥每年要施4~6次肥。次在春分前后,又叫施春肥,以促進筍目萌發(fā)增加出筍量。常施用有機肥,施肥量為3kg/叢,肥料施在扒開的竹叢周圍,施后隨即蓋土。第二、三次施肥,在竹子出筍期的初期和盛期,一般在6~8月,以化肥為主,每叢可施復(fù)合肥。采用環(huán)狀施肥法,即在離竹叢中心40公分左右,周圍用鋤頭挖一淺溝,把肥料施入溝中,然后蓋土。不可把化肥施在筍芽上,否則會阻滯筍芽生長。3.培土當(dāng)筍芽初露形成子筍,見土裂縫內(nèi)有紫紅色筍殼時,用細碎的濕土進行培土,覆蓋筍體,避免見光,防止老化,促使筍體充實、鮮嫩、纖維少、味道美。4.留母竹每年要留2~3條當(dāng)年出筍的新竹當(dāng)母竹,一般以初筍期長的新竹為好。3年生的母竹為老竹,由于其出筍能力較差,又消耗養(yǎng)分,應(yīng)砍掉。留的母竹相距一定距離,一般是留外不留內(nèi),這樣有利母竹來年發(fā)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