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云南的西雙版納各民族中,主要是傣族、布朗族的男子有文身的習(xí)俗。他們在腿、胸、背、臂等處,用針刺各種文飾,涂以藍(lán)靛或膽汁等成青色而終生不褪, 文身
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據(jù)近代《車?yán)铩芬粫臍w納,文身的圖案大體可分為四類:一是動物類,有象、虎、豹、龍馬、鹿、猴等;第二類的圖案有云紋、方形、圓形、花卉等;三是文字類,有傣文佛咒和成句佛經(jīng);四是其他類,有曲線、直線、幾何圖形等。 紋身作為一種習(xí)俗,它有一個發(fā)展、演變的歷史過程。在唐以前,漢文古籍就說越人“敬巫鬼”、“畏鬼神”。包括傣族在內(nèi)的各族人的文身是源于越人的“斷發(fā)紋身”,其早的原因正如
《淮南子》一書所說的,這里“陸事寡而水事眾,于是人們就被發(fā)文身,以象鱗蟲”,即“為蛟龍之狀,以入水,蛟龍不傷也”,這就是一種樸素的仿生,以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始心態(tài)。傣族傳說中的一位男青年得到龍女的幫助,在身上刺了很多鱗狀的花紋,入水時(shí),水向兩邊分開,水怪也不傷害,這就把文身作為一種避邪的巫術(shù)。傣族中的另一個傳說是一位男青年因有文身嚇壞了魔鬼而殺死了他,正是這種避邪防害的異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