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好人物專訪呢?
,在確定專訪對象時,必須熟悉訪問對象的大體經(jīng)歷和主要成就。這樣,交談時也就有了話題,便于提出問題,寫作時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實。例如,有一篇題為《漳州飛來的小鳥記八次叩響獲獎大門的胡曉夢》的專訪,作者在采訪之前,仔細了解了胡曉夢同學是如何攀登文學殿堂的(從十四歲到十六歲,八次叩響獲獎大門),并且認真閱讀了胡曉夢的作品,于是,作者滿懷澡情地寫道: 果然不負眾望。曉夢用她的一雙純真的眼睛,深情地注視著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靈去感知生活,從江上那來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間拴著繩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獨,以深切的同情寫成了散文詩般的《白帆之歌》:從花市的熱鬧景象中,發(fā)現(xiàn)了人們對美的追求,以優(yōu)美的文筆寫成了《買花》;從熱鬧的家宴中,發(fā)現(xiàn)馮科長的貪婪無恥,寫了《客人》給以無情的鞭撻和揭露;從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發(fā)現(xiàn)那幾千年來不合理的封建積習,至今還吞噬著可憐的農(nóng)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寫出了感情深沉而有震撼力的
《小河,小河》發(fā)表后,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這段文字不僅使這篇專訪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充實,而且也使讀者對曉夢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
第二,要善于發(fā)掘專訪對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獨特的興趣愛好,以便從多方面展現(xiàn)人物豐富的精神面貌和內(nèi)心世界。例如,山西省平陸縣西街中學初一學生程若明發(fā)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榮獲科技發(fā)明三等獎,被人們譽為小小發(fā)明家。《中國少年報》的記者在訪問他的時候,興致勃勃地他的發(fā)明之路,從程若明同學決心為山區(qū)的老師減輕負擔(一位老師要在同一間教室里,給兩三個年級上課。一塊黑板常常不夠用,老師擦了寫,寫了擦,又累又不衛(wèi)生),到他從書上及日常生活中得到啟示建樓房是為了減少占地面積,增加居住面積 。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點,勾畫出訪問對象的舉止、神態(tài)和性格特點。前些時候,《中國青年報》人物剪影專欄里有一篇《文壇一怪》的文章,文中寫道: 他四十多歲了,高了興就一個人在屋里又唱又跳,從床上跳到桌上,再跳下來;和朋友聊天,沒有正形兒,常說出比小學生還幼稚的話,問出莫名其妙的問題來;在老學者們座上,他又儼然是個小老夫子,說話文縐縐;早飯吃什么,他記不住,常把帽子、車鑰匙丟落,卻能在詩歌討論會上,不用講稿侃侃而談,大背《論語》、《人間詞話》、佛經(jīng)、蘇珊·朗格和科林伍德的美學甚至某頁第幾段都說出來,令聽者目瞪口呆。文字不多,卻活脫脫地勾畫出當代文壇怪人深通中國古典文、史、哲,能書、能畫、能篆刻、能譜曲,熟悉戲曲的中年作家錢世明的形象。凡是熟悉這位文壇怪人的朋友門,讀了這段文字,都說:像極了!
又如,華東師范大學二附中的李勁同學榮獲我國青少年程序設計一等獎,將應美國的蘋果電腦公司的邀請赴美參觀訪問。按常理,寫人物專訪應該著重寫李勁同學在程序設計方面的成就,然而,《中學生報》的中學生記者卻從少年科學家談語文這個角度進行了專訪,重點突出,構思獨特,善于取舍。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人物專訪,內(nèi)容一定要真實,引述采訪對象對某一問題的看法,必須是原意,作者不能隨意改動或發(fā)揮,無根據(jù)的拔高和添枝加葉是不允許的。所以,在專訪時,要細心傾聽,掌握盡可能多的手材料,時間、地點、人物,作品和數(shù)字等要當場問清楚并記下來,以免張冠李戴。文章寫完以后,送采訪對象過目,聽取本人意見,以免文章發(fā)表以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