鈮能吸收氣體,用作除氣劑,也是一種良好的超導(dǎo)體。舊稱“鈳”?;瘜W(xué)符號Nb,原子序數(shù)41,原子量92.90638,屬周期系ⅤB族。1801年英國查爾斯·哈切特(Charles·Hatchett)在研究倫敦大英博物館中收藏的鈮鐵礦中分離出一種新元素的氧化物,并命名該元素為columbium(中譯名鈳)。1802年瑞典A.G.厄克貝里在鉭鐵礦中發(fā)現(xiàn)另一種新元素 tantalum。由于這兩種元素性質(zhì)上非常相似,不少人認(rèn)為它們是同一種元素。由于它與鉭非常相似,起初他竟搞混了。1844年德意志H.羅澤詳細(xì)研究了許多鈮鐵礦和鉭鐵礦,分離出兩種元素,才澄清了事實真相。后查爾斯·哈切特用神話中的女神尼俄伯(Niobe)的名字命名了該元素。在歷史上,初人們用鈮所在的鈮鐵礦的名字“columbium”來稱呼鈮。鈮 [4] 在地殼中的含量為0.002%,鈮在地殼中的自然儲量為520萬噸,可開采儲量440萬噸, [5] 主要礦物有鈮鐵礦〔(Fe,Mn)(Nb,Ta)2Ob〕、燒綠石〔(Ca,Na)2(Nb,Ta,Ti)2O6(OH,F(xiàn))〕和黑稀金礦、褐釔鈮礦、鉭鐵礦、鈦鈮鈣鈰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