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歐洲家咖啡館,卻一直到一六八三年才在奧地利維也納,由一個波蘭人開設(shè)。以精悍出眾的亞美尼亞商人約翰迪奧達(Johannes Diodato)為首的通曉東歐和土耳其語言的商人,在戰(zhàn)時不光為奧地利均度擔(dān)任翻譯和向?qū)?,而且也在火線兩邊從事獲利驚人的咖啡貿(mào)易,在滿足他們自己經(jīng)營的咖啡館的需要的同時,還為許多貴族和富有市民家庭沙龍的咖啡聚會解決了原料短缺的燃眉之急,深得上層人士的青睬。幾年后,大街小巷隨處都可見到的咖啡業(yè)飛速發(fā)展,這些咖啡館大都是由他的同鄉(xiāng),或來自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其它地區(qū)的土耳其人所開設(shè),自然而然地帶有相當濃厚的中東風(fēng)味,許多街頭拐角飄出咖啡熱香的狹窄的店堂里,還可以看見伊斯坦堡咖啡鋪里特有的靠墻的長板凳,敞開燒柴的咖啡爐,里面的客人也大部分來自附近有市集的攤販、工匠和異鄉(xiāng)謀生的手藝人。
人們所熟悉的,或者想象衷的高雅、舒適、具有開放的社交沙龍氣氛的純歐洲風(fēng)格的咖啡館,還要等待大約五十年的時間,直到市民意識普遍覺醒的啟蒙主義時代,才真正開始登上維也納和其它西方城市生活的舞臺中心。
嚴格地說還只能算是個小小的簡易咖啡鋪子。那時,中上層社會的人們還陶醉在自己家里封閉的私人咖啡圈子里,熱衷于初經(jīng)濟成功的自由市民階級還未成為左右社會政治社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