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具有多方面的造景功能,如構(gòu)成園林的主景或地形骨架,劃分和組織園林空間,布置庭院、駁岸、護坡、擋土,設(shè)置自然式花臺。還可以與園林建筑、園路、場地和園林植物組合成富于變化的景致,借以減少人工氣氛,增添自然生趣,使園林建筑融匯到山水環(huán)境中。因此,假山成為表現(xiàn)中國自然山水園的特征之一。
假山的疊石技法(或稱手法),因地域不同,常將其分成北、南兩派,即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流派和以太湖流域為中心的江南流派。其實北京假山自古多“自吳人壘”(朱尊彝句),大多受江南疊山匠師的影響,如清初的李漁,張漣、張然父子都屬江南人氏,并在北京留有假山作品。尤其張漣和張然父子流寓京師,專事假山,名動公卿間,清初王士禎《居易錄》云:“大學(xué)士宛平王公、招同大學(xué)士真定梁公、學(xué)士涓來兄游怡園,水石之妙有若天然,華亭(現(xiàn)上海松江)張然所造也。然字陶庵,其父號南垣,以意創(chuàng)為假山,以營丘、北苑、大癡、黃鶴畫法為之,峰壑湍瀨,曲折平遠,經(jīng)營慘淡,巧奪化工。南垣死,然繼之。今瀛臺、玉泉、暢春苑皆其所布置也?!睆拇似浜笕嗽诒本iT以疊假山為業(yè),人們稱之為“山子張”,并有:安、連、接、斗、挎、拼、懸、劍、卡、垂“十字訣”。又流傳有“安連接斗挎,拼懸卡劍垂,挑飄飛戧掛,釘擔(dān)鉤榫扎,填補縫墊殺,搭靠轉(zhuǎn)換壓”的“三十字訣”。江南一帶則流傳為疊、豎、墊、拼、挑、壓、鉤、掛、撐等“九字訣”。其實其造型技法大致相同,都是假山在堆疊過程中,山石與山石之間相互結(jié)合的一些基本形式和操作的造型技法
假山由整塊石料作成,雄居于盆左側(cè),并向右方傾斜,至頂部又向回折,形成較強的力度感和動勢。配峰和遠山極為平庸簡單,對主峰起著烘托、配村作用。對比之下,主峰愈發(fā)醒目,是正規(guī)畫面的視覺中心。故作者對此價格花了很大功夫,整個主峰外形勢態(tài)變化自然,既玲瓏清秀,又峻峭雄偉。細部紋理采用卷云皴法技法價格,使高聳的山峰猶如朵朵云彩,上下翻滾,增加了山的形態(tài)。皴法與山石輪廓和諧融洽,渾然一體,增強了作品的藝術(shù)感染力。作者還特意在主峰中間鑿出洞穴,使之透氣,避免了滿悶現(xiàn)象。作品在植物語配件安排上也較為得體,臨水山崖處栽上樹枝懸崖式六月雪。與配峰上的古塔遙相呼應(yīng)。山峰山腳處安以水榭亭閣,配峰與遠山之間置以小橋,使人可涉足以游遠山。
假山的制作特點:作品選用軟石類中易生苔蘚、易雕琢的砂積石造型,該石對表現(xiàn)山清水秀的漓江風(fēng)光極為適宜。作者長期生活在“山水甲天下”的自然環(huán)境中,對表現(xiàn)桂林山水風(fēng)光有獨到見解。盆中山峰平地拔起,形態(tài)萬千,峰巒圓渾,清脆吐綠,水面清澈,明潔如鏡,蜿蜒曲折。正如唐代詩人韓愈詩:“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