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演播室系統(tǒng)應用攝像機跟蹤技術,獲得真實攝像機數(shù)據,并與計算機生成的背景結合在一起,背景成像依據的是真實的攝像機拍攝所得到的鏡頭參數(shù),因而和演員的三維透視關系完全一致,避免了不真實、不自然的感覺。由于背景大多是由計算機生成的,可以迅速變化,這使得豐富多彩的演播室場景設計可以用非常經濟的手段來實現(xiàn),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無窮魅力以及其不可低估的發(fā)展前景,迄今已被越來越多的節(jié)目制作及有關人員所關注。
虛擬演播室的產生,給視頻節(jié)目制作、電視廣播帶來了一場革命。
三維虛擬演播室的跟蹤技術有4種方式可以實現(xiàn),網格跟蹤技術、傳感器跟蹤技術、紅外跟蹤技術、超聲波跟蹤技術,其基本原理都是采用圖形或者機械的方法,獲得攝像機的參數(shù),包括攝像機的X、Y、Z、(位置參數(shù))Pan、Tilt、(云臺參數(shù))Zoom、Focus(鏡頭參數(shù)) 由于每一幀虛擬背景只有20ms的繪制時間,所以要求圖形工作站實時渲染能力非常強大,對攝像機的運動沒有更多的限制,一般適合專業(yè)電視臺,對節(jié)目制作要求較高的用戶使用。
1978年, Eugene L.提出了“電子布景”(Electro Studio Setting)的概念,指出未來的節(jié)目制作,可以在只有演員和攝像機的空演播室內完成,其余布景和道具都由電子系統(tǒng)產生。隨著計算機技術與虛擬現(xiàn)實(Virtual Reality)技術的發(fā)展,在 1992年以后虛擬演播室技術真正走向了實用。1993年,以色列ORAD推出了世界上套真三維虛擬演播室,此后另外一家以色列廠商RTSet也推出了基于傳感器跟蹤技術的真三維虛擬演播室,此后的10年中,虛擬演播室廠商陸續(xù)推出自己的產品,西班牙的BrainStorm,BBC英國廣播電視公司的虛擬演播室,法國PSY等等,以及2000年之后中國大洋、奧維迅、新奧特也相繼推出自己的虛擬演播室產品,虛擬演播室要求實時圖形圖像渲染技術很高,并要求配合方便,使用便捷的虛擬演播室跟蹤技術,經過市場的淘汰、演變,所剩余繼續(xù)發(fā)展虛擬技術的廠商逐漸減少,2008年之后,一些無跟蹤的虛擬演播室技術開始推向專業(yè)市場,被稱為無軌跟蹤虛擬演播室,此類虛擬演播室沒有攝像機跟蹤技術,無法獲得真實攝像機的運動參數(shù),圖形工作站也無需按照攝像機的運動實時渲染25幀/秒的畫面,因此此種方式的虛擬演播室適合學校、電教室等等非專業(yè)用戶的使用。
VJDirector 的摳像功能,可以摳除藍色,紅色和黃色背景,實現(xiàn)虛擬演播廳的效果。啟動軟件后,打開“系統(tǒng)”->“摳像和顏色調整”。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需要進行摳像的通道,并且勾上啟動摳像的復選項,然后選擇作為背景的通道或者圖片。后,根據實際情況,稍微調節(jié)摳像的顏色范圍,達到摳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