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的特性決定了它需要直接面對用戶,它與市場之間是沒有太多距離的,因此遵循市場既有的設計方式是風險的方法。很多時候設計師會把藝術與設計看作是一個整體,但嚴格來說,藝術與設計具有一定的界限,就好像流行和時尚也不是相同的東西,但在中國,人人往往混為一談,就連設計師也是如此。
決定產品調性的第二個元素就是圖片。在產品設計中會大量的使用圖片展示,外行人往往只看表面,認為從版式上就能夠解決產品調性的問題,事實絕非如此,版式僅僅是圖片的排列方式,關鍵的是圖片本身。 我會花大量的時間為產品尋找適合且高質量的圖片,如果產品的研發(fā)投入足夠大,從專業(yè)的角度講,應該請專業(yè)攝影師為產品拍攝需要使用的圖片。但在國內,極少有公司會這樣做,于是這就需要設計師依靠自己的專業(yè)為產品尋找適合的背景圖。
產品設計的過程更多的情況是將同類異化的過程, 即主觀能動地將主體與同類之間產生相應的差異性, 同時這種差異性必須在產品與消費需求對應關系的價值判定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 方可獲得被選擇的權利。 因為比較的終目 的是做出選擇, 選擇的結果就意味著優(yōu)勝劣汰的競爭。 但產品設計的過程同時還存在將異類同化的過程, 即主觀能動地將主體與異類之間產生相應的一致性, 同時這種一致性同樣必須在產品與消費需求對應關系的價值判定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 方可獲得被選擇的權利。 無論同類異化還是異類同化, 我們的目 的均是如何獲得相對恰當且有比較優(yōu)勢差異的對應關系。
首先是被選擇的方案(或產品)與某種消費需求之間是能夠形成對應關系的; 2、 這種對應關系是相對恰當?shù)? 3、 這種對應關系與原來已有的對應關系之間的差異是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 二、 誰同誰比? 構思--比較--篩選--確定--構思延伸--再比較--再篩選--再確定--, 這就是設計階段不斷進行的設計選擇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