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蜀錦得到恢復,并受到江南織錦很大影響,產生了月華錦、雨絲錦、方方錦、浣花錦等品種,其中尤以色暈彩條的雨絲、月華特色。雨絲錦是利用經(jīng)線彩條寬窄的相對變化來表現(xiàn)特殊的藝術效果;月華錦則是利用經(jīng)線彩條的深淺層次變化為特點。月華錦牽經(jīng)時要根據(jù)彩條配色以及經(jīng)線配色的編號,按彩條的次序、寬窄、色經(jīng)的深淺變化規(guī)律來排列籆子,每牽完一柳頭,必須調換一部分篗子,稱為“手換手”,此為蜀錦獨有的牽經(jīng)方法。
蜀錦的織造在漢唐時期以多綜多躡織機為主,唐宋以來使用束綜提花的花樓織機?,F(xiàn)代蜀錦采用的是分條整經(jīng)的方式,適宜于牽彩條經(jīng)?,F(xiàn)代蜀錦用染色熟絲織造,質地堅韌,色彩鮮艷。傳統(tǒng)構圖大體可分為雨絲錦、方方錦、條花錦、散花錦、浣花錦和民族錦六種。
注:紋織設計:將圖案轉換成織物組織的設計。
2.挑花結本:制作蜀錦的花本工藝,即把蜀錦的圖案和色彩轉換(編結)成可程序控制的提花織造工藝語言——花本。
(四)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蜀錦織品經(jīng)緯比例恰當,圖案清晰,色彩豐富,花型飽滿,工藝精美。蜀錦分為經(jīng)錦和緯錦兩大類。以多重彩經(jīng)起花的蜀錦為經(jīng)錦,以多重彩緯起花的蜀錦為緯錦。經(jīng)錦工藝是蜀錦獨有的。蜀錦成品顏色至少5種。
2.理化指標:蜀錦織品按設計、用途不同,分為匹料和塊料(工藝品)兩種。
三國,蜀丞相諸葛亮把蠶桑生產放在重要位置,蜀錦在當時不僅是對外貿易的商品,而且也是軍費開支的來源。《太平御覽》引《諸葛亮集》:“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唯仰錦耳”。
唐代蜀錦技術有很大發(fā)展,遠銷到日本、波斯。唐代蜀錦保存到現(xiàn)代的有團花紋錦、赤獅鳳紋蜀江錦待多種,其圖案有團花、龜甲、格子、蓮花、對禽、對獸、斗羊、翔鳳、游鱗等。
北宋建立成都錦院,元明以來品種更多,應用更廣。宋元蜀錦十分精美,可從元《蜀錦譜》中窺見一斑。
繡法靈活,適應力強。一般繡品都采用綢、緞、絹、紗、縐作為面料,并根據(jù)繡物的需要,制作程序、配色、用線各不相同。蜀繡常用暈針來表現(xiàn)繡物的質感,體現(xiàn)繡物的光、色、形,把繡 物繡得惟妙惟肖。如鯉魚的靈動、金絲猴的敏捷、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壯麗、花鳥的多姿、熊貓的憨態(tài)等。它還采用“線條繡”,在潔白的軟緞面料上運用暈、紗、滾、藏、切等技法,以針代筆,以線作墨,繡出來的花紋線條流暢、色調柔和。不僅增添了筆墨的濕潤感,還具有光潔透明的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