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代常璩在《華陽國志·蜀志》中,則明確提出蜀繡和蜀中其他的物產,包括壁玉、金、銀、珠、碧、銅、鐵、鉛、錫、錦等,皆可視為“蜀中之寶”,充分說明蜀繡作為地方工藝品的珍稀獨特。其實,蜀繡的歷史跟蜀錦一樣,都是萌芽于古蜀時期先人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據(jù)文獻記載,蜀國早的君王蠶叢已經懂得養(yǎng)殖桑蠶。漢末三國時,蜀錦蜀繡就已經馳名天下。作為珍稀而昂貴的絲織品,蜀國經常用它交換北方的戰(zhàn)馬或其他物資,從而成為主要的財政來源和經濟支柱。唐代末期,南詔進攻成都,掠奪的對象除了金銀、蜀錦、蜀繡,還大量劫掠蜀錦蜀繡工匠,視之為奇珍異物。時至宋代,蜀繡之名已遍及神州,文獻稱蜀繡技法“窮工極巧”。成都地區(qū)因其自然地理條件優(yōu)越,盛產絲帛,因此蜀錦蜀繡的制作生產“冠于天下”。
蜀繡以軟緞、彩絲為主要原料,其繡刺技法甚為獨特,至少有100種以上精巧的針法繡技,如五彩繽紛的衣錦紋滿繡、繡畫合一的線條繡、精巧細膩的雙面繡和暈針、紗針、點針、覆蓋針等都是十分獨特而精湛的技法。當今繡品中,既有巨幅條屏,也有袖珍小件;既有高精欣賞名品,也有普通日用消費品。比如北京四川廳的巨幅“芙蓉鯉魚”座屏和蜀繡名品“蜀宮樂女演樂圖”掛屏、雙面異色的“水草鯉魚”座屏、“大小熊貓”座屏,就是蜀繡中的代表作。
蜀錦,專指蜀地(四川成都地區(qū))生產的絲織提花織錦。蜀錦多用染色的熟絲線織成,用經線起花,運用彩條起彩或彩條添花,用幾何圖案組織和紋飾相結合的方法織成。
蜀錦有兩千年的歷史,大多以經線彩色起彩,彩條添花,經緯起花,先彩條后錦群,方形、條形、幾何骨架添花,對稱紋樣,四方連續(xù),色調鮮艷,對比性強,是一種具有漢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的多彩織錦。與南京的云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一起,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名錦。
四川古稱“蜀”、“蜀國”和“蠶叢之國”,這里桑蠶絲綢業(yè)起源早,是中國絲綢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蜀錦興于春秋戰(zhàn)國而盛于漢唐,因產于蜀地而得名,在傳統(tǒng)絲織工藝錦緞的生產中,歷史悠久,影響深遠。
注:紋織設計:將圖案轉換成織物組織的設計。
2.挑花結本:制作蜀錦的花本工藝,即把蜀錦的圖案和色彩轉換(編結)成可程序控制的提花織造工藝語言——花本。
(四)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蜀錦織品經緯比例恰當,圖案清晰,色彩豐富,花型飽滿,工藝精美。蜀錦分為經錦和緯錦兩大類。以多重彩經起花的蜀錦為經錦,以多重彩緯起花的蜀錦為緯錦。經錦工藝是蜀錦獨有的。蜀錦成品顏色至少5種。
2.理化指標:蜀錦織品按設計、用途不同,分為匹料和塊料(工藝品)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