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繡基本針法之一。是一種有規(guī)律的長短針,分全三針、二二針、二三針三種。全三針是長短不等的三針;二二針是兩長兩短的針;二三針是兩長三短的針。各種針腳都須密接相挨,每排長短不等,但針腳是相接的,交錯成水波紋。全三針適用于傾斜運針的繡面,向左傾斜的先由短針到長針;向右傾斜的先由長針到短針。二二針適用于小面積部位。二三針用處較廣,凡正面或稍傾斜的繡面部適用此種針法。繡花、鳥、蟲、魚、人物、走獸不僅易于浸色,而更能體現事物的自然和真實感。
車凝針
蜀繡基本針法之一。是一種長短不齊的亂針腳,一針接一針向外繡,每針相接處不蓋頭,運針時由內向外或由兩側向中間摻攏。這種針法能夠隨事物的自然形態(tài),而體現得生動活潑。
滾針
蜀繡基本針法之一。是一種長短針,一針靠一針的滾,不露針腳的稱葉藏滾;稀疏顯現針腳的稱亮滾。適于繡蜀葵、芙蓉花葉的葉脈,以及樹藤、松針、煙云、人物衣褶等。這種針法能體現繡制物像的自然形態(tài)。
飛針
蜀繡基本針法之一。是一種長短不一的亂針腳。在運針上有的兩針相逗,有的用E3針。是一種適用于浸色的補充針法,而能掩藏原針層的埂子。
蜀繡即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刺繡品總稱。其產地主要集中于成都、重慶、溫江、郫縣等地。蜀繡具有悠久的歷史,與蜀錦一起被稱為"蜀中之寶"。初,蜀繡主要流行于民間,至清朝中葉以后,逐漸形成行業(yè),尤以成都九龍巷、科甲巷一帶的蜀繡為。當時各縣官府所辦的"勸工局"也設刺繡科,可見其制作范圍之廣。當時的生產品種主要是官服、禮品、日用花衣、邊花、嫁奩、彩帳和條屏等。蜀繡以軟緞、彩絲為主要原料,其繡刺技法甚為獨特,至少有100種以上精巧的針法繡技,如五彩繽紛的衣錦紋滿繡、繡畫合一的線條繡、精巧細膩的雙面繡和暈針、紗針、點針、覆蓋針等都是十分獨特而精湛的技法。當今繡品中,既有巨幅條屏,也有袖珍小件;既有高精欣賞名品,也有普通日用消費品。比如北京四川廳的巨幅"芙蓉鯉魚"座屏和蜀繡名品"蜀宮樂女演樂圖"掛屏、 雙面異色的"水草鯉魚"座屏、"大小熊貓"座屏,就是蜀繡中的代表作。
蜀錦是中國四川生產彩錦,已有兩千年的歷史。漢至三國時蜀郡(今四川成都一帶)所產特色錦的通稱。以經向彩條和彩條添花為特色。
蜀錦歷史悠久,秦漢末年已有大量生產,早期以多重經絲起花(經錦)為主。朱啟鈐《絲繡筆記》:“蓋春秋末時蜀未通中國,鄭、衛(wèi)、齊、魯無不產錦?!庇衷疲骸白允裢ㄖ性検挛鳚u,魏晉以來蜀錦勃興……”西漢時,蜀錦品種、花色甚多,用途很廣,行銷全國。
三國,蜀丞相諸葛亮把蠶桑生產放在重要位置,蜀錦在當時不僅是對外貿易的商品,而且也是軍費開支的來源?!短接[》引《諸葛亮集》:“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唯仰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