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繡又名“川繡”,是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采用蠶絲線繡出花紋圖案的中國傳統工藝,主要指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川西平原一帶的刺繡。2006年5月20日,蜀繡經批準入選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蜀繡早見于西漢的記載,當時的工藝已相當成熟,同時傳承了圖案配色鮮艷、常用紅綠顏色的特點。清代確立了“蜀繡、蘇繡、湘繡、粵繡”為中國四大名繡。
蜀繡基本針法之一。是一種有規(guī)律的長短針,分全三針、二二針、二三針三種。全三針是長短不等的三針;二二針是兩長兩短的針;二三針是兩長三短的針。各種針腳都須密接相挨,每排長短不等,但針腳是相接的,交錯成水波紋。全三針適用于傾斜運針的繡面,向左傾斜的先由短針到長針;向右傾斜的先由長針到短針。二二針適用于小面積部位。二三針用處較廣,凡正面或稍傾斜的繡面部適用此種針法。繡花、鳥、蟲、魚、人物、走獸不僅易于浸色,而更能體現事物的自然和真實感。
蜀錦是中國四川生產彩錦,已有兩千年的歷史。漢至三國時蜀郡(今四川成都一帶)所產特色錦的通稱。以經向彩條和彩條添花為特色。
蜀錦歷史悠久,秦漢末年已有大量生產,早期以多重經絲起花(經錦)為主。朱啟鈐《絲繡筆記》:“蓋春秋末時蜀未通中國,鄭、衛(wèi)、齊、魯無不產錦。”又云:“自蜀通中原而織事西漸,魏晉以來蜀錦勃興……”西漢時,蜀錦品種、花色甚多,用途很廣,行銷全國。
三國,蜀丞相諸葛亮把蠶桑生產放在重要位置,蜀錦在當時不僅是對外貿易的商品,而且也是軍費開支的來源?!短接[》引《諸葛亮集》:“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唯仰錦耳”。
地域保護范圍
蜀錦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qū)、金牛區(qū)、雙流縣等3個區(qū)縣現轄行政區(qū)域。 [1-2]
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輔材料。
蜀錦
1.桑蠶絲由桑蠶絲并捻后精練、染色而成。
2.桑蠶絲的產地品質要求:四川生產的3A級以上桑蠶絲。
(二)生產設備。
小花樓織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