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繡又名“川繡”,是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采用蠶絲線繡出花紋圖案的中國傳統(tǒng)工藝,主要指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川西平原一帶的刺繡。2006年5月20日,蜀繡經批準入選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蜀繡早見于西漢的記載,當時的工藝已相當成熟,同時傳承了圖案配色鮮艷、常用紅綠顏色的特點。清代確立了“蜀繡、蘇繡、湘繡、粵繡”為中國四大名繡。
蜀繡的技藝特點有線法平順光亮、針腳整齊、施針嚴謹、摻色柔和、車擰自如、勁氣生動、虛實得體,任何一件蜀繡都淋漓地展示了這些獨到的技藝,據(jù)統(tǒng)計, 蜀繡的針法有十二大類,一百二十二種。常用的針法有暈針、鋪針、滾針、截針、摻針、沙針、蓋針等。蜀繡常用暈針來表現(xiàn)繡物的質感,體現(xiàn)繡物的光、色、形,把繡 物繡得惟妙惟肖。如鯉魚的靈動、金絲猴的敏捷、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壯麗、花鳥的多姿、熊貓的憨態(tài)等,蜀繡繡法靈巧,做工焦文迪簡單。一般繡品都采用綢、緞、絹、紗、縐作為面料,并根據(jù)繡物的需要,制作程序、配色、用線各不相同。
蜀錦,專指蜀地(四川成都地區(qū))生產的絲織提花織錦。蜀錦多用染色的熟絲線織成,用經線起花,運用彩條起彩或彩條添花,用幾何圖案組織和紋飾相結合的方法織成。
蜀錦有兩千年的歷史,大多以經線彩色起彩,彩條添花,經緯起花,先彩條后錦群,方形、條形、幾何骨架添花,對稱紋樣,四方連續(xù),色調鮮艷,對比性強,是一種具有漢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的多彩織錦。與南京的云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一起,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名錦。
四川古稱“蜀”、“蜀國”和“蠶叢之國”,這里桑蠶絲綢業(yè)起源早,是中國絲綢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蜀錦興于春秋戰(zhàn)國而盛于漢唐,因產于蜀地而得名,在傳統(tǒng)絲織工藝錦緞的生產中,歷史悠久,影響深遠。
繡法靈活,適應力強。一般繡品都采用綢、緞、絹、紗、縐作為面料,并根據(jù)繡物的需要,制作程序、配色、用線各不相同。蜀繡常用暈針來表現(xiàn)繡物的質感,體現(xiàn)繡物的光、色、形,把繡 物繡得惟妙惟肖。如鯉魚的靈動、金絲猴的敏捷、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壯麗、花鳥的多姿、熊貓的憨態(tài)等。它還采用“線條繡”,在潔白的軟緞面料上運用暈、紗、滾、藏、切等技法,以針代筆,以線作墨,繡出來的花紋線條流暢、色調柔和。不僅增添了筆墨的濕潤感,還具有光潔透明的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