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生狀態(tài)下,山雞繁殖期在每年3~7 月間,南方與北方相差約1 個月。在人工飼養(yǎng)條件下,由于營養(yǎng)、溫度、光照等條件的改善,每年山雞開始交配、產(chǎn)卵的時間提前,而停止產(chǎn)蛋的日期推后,繁殖期延長。繁殖期,山雞筑巢多選擇由柞、棒、楊、樺及苕條等組成的樹叢中隨地營巢,以干草、雜葉等鋪在地面凹處。巢附近多半都有草藤覆蓋。
雉雞種蛋的顏色有橄欖色、暗褐色、淺褐色、灰色和藍色。蛋殼厚度0.25~0.28毫米,縱徑平均4.37厘米,橫徑平均3.43厘米,蛋形指數(shù)1.27左右。平均蛋重:地產(chǎn)雉雞25~30克,美國七彩雉雞29~32克。入孵的種蛋必須大小適中,蛋形正常,蛋殼顏色符合該品種標準,蛋重一般以26~30克為宜,小于23克,大于31克,都不適合種用。雉雞種蛋的其他選擇方法與家雞相同。
山雞(學名:Lophura swinhoii),又叫凰、雉雞。性情活潑,善于奔走并善飛行,喜歡游走覓食,奔跑速度快,高飛能力不強,只能短距離低飛并且不能持久。食量小,食性雜,胃囊較小,容納的食物也少,喜歡吃一點就走,轉(zhuǎn)一圈回來再吃。
人工養(yǎng)殖山雞,可以適合大群飼養(yǎng)環(huán)境。山雞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肉質(zhì)細嫩鮮美,野味濃,其蛋白質(zhì)含量高。公山雞的羽毛艷麗,具有觀賞價值,標本可以提供給教學、科研和展覽用,還可以作為高雅貴重的裝飾品。
雉雞在狩獵鳥類中數(shù)量較多,分布較廣,是國內(nèi)主要的狩獵禽之一。它的肉質(zhì)堅實而肥,口味鮮美,是有名的野味。除供食用外,雉雞體上的彩色羽毛,特別是雄雉的尾羽,均可供作飾羽工藝用;全身帶羽的皮張也可作為裝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