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生狀態(tài)下,山雞繁殖期在每年3~7 月間,南方與北方相差約1 個月。在人工飼養(yǎng)條件下,由于營養(yǎng)、溫度、光照等條件的改善,每年山雞開始交配、產(chǎn)卵的時間提前,而停止產(chǎn)蛋的日期推后,繁殖期延長。繁殖期,山雞筑巢多選擇由柞、棒、楊、樺及苕條等組成的樹叢中隨地營巢,以干草、雜葉等鋪在地面凹處。巢附近多半都有草藤覆蓋。
雉雞種蛋的顏色有橄欖色、暗褐色、淺褐色、灰色和藍色。蛋殼厚度0.25~0.28毫米,縱徑平均4.37厘米,橫徑平均3.43厘米,蛋形指數(shù)1.27左右。平均蛋重:地產(chǎn)雉雞25~30克,美國七彩雉雞29~32克。入孵的種蛋必須大小適中,蛋形正常,蛋殼顏色符合該品種標準,蛋重一般以26~30克為宜,小于23克,大于31克,都不適合種用。雉雞種蛋的其他選擇方法與家雞相同。
《本草綱目》記載:野雞補氣血,食之令人聰慧,勇健肥潤,止瀉痢,除久病及五臟喘息等。經(jīng)廣州中山醫(yī)科大學測定:它含有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21種之多,其中有多種是人體自身所無法合成的,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規(guī)定的氨基酸模式。并富含鍺、硒、鋅、鐵、鈣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對兒童營養(yǎng)不良、婦女貧血、產(chǎn)后體虛、子宮下垂和胃痛、神經(jīng)衰弱、冠心病、肺心病等,都有很好的療效,對人體的滋補功能遠遠高于久負盛名的甲魚、鰻魚等。野雞中鍶和鉬的含量比普通雞高10%,還有防治癌癥的作用。
雉雞在狩獵鳥類中數(shù)量較多,分布較廣,是國內(nèi)主要的狩獵禽之一。它的肉質(zhì)堅實而肥,口味鮮美,是有名的野味。除供食用外,雉雞體上的彩色羽毛,特別是雄雉的尾羽,均可供作飾羽工藝用;全身帶羽的皮張也可作為裝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