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巖臺灣稱珍珠石,是一種類似流紋巖的酸性火山噴發(fā)熔巖,由于噴發(fā)后急速冷卻,形成球粒狀玻璃質(zhì)巖石,有弧形或圓形裂紋,尤如珍珠的結(jié)構(gòu),所以被命名為珍珠巖。珍珠巖一般為淺灰色、淡綠色和褐色,二氧化硅含量達70%,水分含量為3-5%,當將珍珠巖加熱到850–900℃時,由于玻璃質(zhì)軟化,其中水分蒸發(fā),造成體積膨脹,可以達到原有體積的7–16倍,為膨脹珍珠巖。膨脹珍珠巖具有吸音性好,吸濕性小,抗凍性強的性能,因此被廣泛用作建筑的保溫隔音材料,也可以作為農(nóng)業(yè)改良土壤,增加保墑能力的材料,此外在工業(yè)的鑄造、釀造、過濾、洗滌等工藝中也可以作為輔助材料應用。
珍珠巖、松脂巖和黑曜巖三種類型的巖石均具有在瞬間高溫條件下膨脹的性能。珍珠巖的礦石類型、物質(zhì)組成、特征、含水量主要成分為塊狀、多孔狀、浮石狀珍珠巖,含少量透長石、石英的斑晶、微晶及各種形態(tài)的雛晶、隱晶質(zhì)礦物、角閃石等圓弧形裂紋,斷口呈參差狀,珍珠光澤,風化后為油脂光澤,條痕白色主要成分為松脂巖,水解松脂巖和水化松脂巖,含少量透長石和白色凝灰物質(zhì),呈不規(guī)則分布斷口呈貝殼狀,松脂光澤,條痕白色主要成分為黑曜巖、黑曜斑巖和水化黑曜巖,含少量石英、長石斑晶,極少量不透明的磁鐵礦、剛玉等
斷口平坦或貝殼狀,部分參差狀,玻璃光澤,風化后為油脂光澤,條痕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