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是指梅花鹿或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帶茸毛的幼角。是名貴藥材。鹿茸中含有磷脂、糖脂、膠脂、、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質(zhì)及鈣、磷、鎂、鈉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總成分的一半以上。鹿是我國傳統(tǒng)的名貴藥用動物,漢代時就有“鹿身百寶”的說法,是靈丹妙藥的象征?!侗静菥V目》記載鹿茸、鹿角、鹿角膠、鹿角霜、鹿血、鹿腦、鹿尾、鹿腎、鹿筋、鹿脂、鹿肉、鹿頭肉、鹿骨、鹿齒、鹿髓等都可入藥,有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功效,能夠預防和多種疾病。而鹿的初生幼角——鹿茸更是被視作“寶中之寶”。
魚翅為古代八珍之一,八珍雖有好幾個版本,但魚翅總能占據(jù)一席,可見其在林林總總大美食中有鞏固的地位。早食用魚翅的人是漁民,漁民出售鯊魚后,將魚鰭留下自己食用,魚商發(fā)現(xiàn)有利可圖,收為商品出售,魚翅才漸漸出現(xiàn)于宴席上。至明代中期,魚翅已為人們廣泛食用,各類書籍對魚翅的選料和烹制多有介紹?!督鹌棵吩~話》中評價魚翅為“珍饈美味”、“絕好下飯”;《明宮史》有明熹宗喜食用魚翅、燕窩、蛤蜊和鮮蝦等多種原料制作的“一品鍋”的記載。南方各地尤其將魚翅視為珍貴烹飪原料。
冬蟲夏草為蟲體與菌座相連而成,全長9~12厘米。蟲體如三眠老蠶,長約3~6厘米,粗約0.4~0.7厘米。外表呈深黃色,粗糙,背部有多數(shù)橫皺紋,腹面有足8對,位于蟲體中部的4對明顯易見。斷面內(nèi)心充實,白色,略發(fā)黃,周邊顯深黃色。菌座自蟲體頭部生出,呈棒狀,彎曲,上部略膨大。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長可達4~8厘米,徑約0.3厘米。折斷時內(nèi)心空虛,粉白色。臭微,味淡。以蟲體色澤黃亮、豐滿肥大、斷面黃白色、菌座短小者為佳。
冬天是蟲,夏天是草,冬蟲夏草是個寶。”冬蟲夏草簡稱蟲草,是冬季寄生于蟲草蛾幼蟲體內(nèi),到了夏季發(fā)育而成。冬蟲夏草因此得名。
從外形上看,冬蟲夏草蟲體呈金黃色、淡黃色或黃棕色,又因價格昂貴而有“黃金草”之稱。因其藥用價值高,功效好,在國內(nèi)外被視為珍品,市場需求量大,但因其天然資源量稀少,故價格十分昂貴。
冬蟲夏草究竟是蟲還是草?青海大學牧科院副研究員、多年從事冬蟲夏草人工培育研究的王宏生介紹說,從它的形成過程來看。通俗地講,就是蝙蝠科許多種別的蝙蝠蛾為繁衍后代,產(chǎn)卵于土壤中,卵之后轉(zhuǎn)變?yōu)橛紫x,在此前后,冬蟲夏草菌侵入幼蟲體內(nèi),吸收幼蟲體內(nèi)的物質(zhì)作為生存的營養(yǎng)條件,并在幼蟲體內(nèi)不斷繁殖,致使幼蟲體內(nèi)充滿菌絲,在來年的5-7月天氣轉(zhuǎn)暖時,自幼蟲頭部長出黃或淺褐色的菌座,生長后冒出地面呈草梗狀,就形成我們平時見到的冬蟲夏草。因此,雖然兼有蟲和草的外形,卻非蟲非草,屬于菌藻類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