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銦具有延展性好,可塑性強,熔點低,沸點高,低電阻,抗腐蝕等優(yōu)良特性,且具有較好的光滲透性和導電性,被廣泛應用于宇航、無線電和電子工業(yè)、醫(yī)療、國防、高新技術、能源等領域。生產(chǎn)ITO靶材(用于生產(chǎn)液晶顯示器和平板屏幕)是銦錠的主要消費領域,占全球銦消費量的70%;其次電子半導體領域,占全球消費量的12%;焊料和合金領域占12%;研究行業(yè)占6%。
從金電解廢液中回收鉑和鈀。在金的電解精煉過程中,由于鉑、鈀電位比金負,所以鉑、鈀從陽極溶解后進入電解液中,生成氯鉑酸和氯亞鈀酸。當電解液使用到一定周期后,鉑鈀的濃度逐漸上升,當鉑的含量超過50g/L~60g/L,鈀超過15g/L時,便有可能在陰極上和金一起析出的危險。
銦是銀白色并略帶淡藍色的金屬 ,質(zhì)地非常軟,能用指甲刻痕。銦的可塑性強,有延展性,可壓成片。金屬銦主要用于制造低熔合金、軸承合金、半導體、電光源等的原料。銦,但應避免與皮膚接觸和食入。
在自然界中未曾發(fā)現(xiàn)過游離態(tài)的銦單質(zhì),1863年,德國的賴希和李希特,用光譜法研究閃鋅礦,發(fā)現(xiàn)新的元素,即銦。
只有利用光譜進行分析來證明這一假設??墒琴囅J巧?,只得請求他的助手H.T.李希特進行光譜分析實驗。李希特在次實驗就成功了,他在分光鏡中發(fā)現(xiàn)一條靛藍色的明線,位置和銫的兩條藍色明亮線不相吻合,就從希臘文中“靛藍”(indikon)一詞命名它為indium(銦)(In)。兩位科學家共同署名發(fā)現(xiàn)銦的報告。分離出金屬銦的還是他們兩人共同完成的。他們首先分離出銦的氯化物和氫氧化物,利用吹管在木炭上還原成金屬銦,于1867年在法國科學院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