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The Economist雜志首創(chuàng)用各國麥當勞巨無霸(Big Mac)漢堡包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測試各國的實際匯率是否符合購買力平價,自此以后,這種方法迅速在美國流行開來。麥當勞漢堡包的配料估計是不外傳的秘方,雖然有可能在各國會有一些調(diào)整,變化應該不會太大。另外大家也會發(fā)現(xiàn)麥當勞店面的裝修至少從中國和美國的比較來看,也十分相近。無疑,麥當勞巨無霸作為一種人們喜聞樂見的食品,被推向匯率比較的前臺是實至名歸。看過三本宏觀經(jīng)濟學原理教材,每一本都有漢堡包經(jīng)濟學的案例分析,漢堡包成了年輕人步入國際金融殿堂的必經(jīng)之路(The Economist有言,“to make exchange-rate theory more digestible”)。漢堡包經(jīng)濟學已被賦以專有英文詞匯:Burgernomics。另外,還有諸如Hamburger Standard等說法。一期The Economist用McCurrency作題更新了巨無霸指數(shù),并對現(xiàn)今對漢堡包的濫用提出了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