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筋”技術是一項針對混凝土結構較簡捷、有效的連接與錨固技術;可植入普通鋼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錨筋;現(xiàn)已廣泛應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鋼筋或鋼筋偏離設計位置的補救,構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補筋,上部結構擴跨、頂升對梁、柱的接長,房屋加層接柱和高層建筑增設剪力墻的植筋等。
采用植筋技術對混凝土結構進行加固改造時,原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按現(xiàn)場檢測結果確定。
當采用HRB335級鋼筋種植時,原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低于C15;當采用HRB400級鋼筋種植時,原構件的混凝土不得低于C20。
植筋的破壞形態(tài)分析
引起種破壞形態(tài)原因分析,
如果植筋深度不夠或植筋基體混凝土強度不夠可能引起混凝土拉碎。在這種情況下,
植筋膠與鋼筋或混凝土的粘結完好,鋼筋強度未達到屈服強度或者剛剛達到屈服強度,但未超過極限強度。這種破壞屬于脆性破壞,破壞前沒有明顯的預兆,
在設計中應該避免這種破壞。所以《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guī)范》GB50367-2013中規(guī)定了較小植筋深度和基體混凝土的較小標號。
引起第二種破壞形態(tài)原因分析, 如果在加固工程中, 鋼筋除銹、除污不徹底以及植筋孔未能充分排氣造成植筋膠空鼓?;蛘咧步钅z粘結強度不夠等原因。膠混界面破壞時, 鋼筋和混凝土都沒有達到設計強度,所以在植筋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施工工藝要求進行。
引起第三種破壞形態(tài)原因分析, 當植筋深度達到一定深度, 植筋破壞始于鋼筋屈服。在鋼筋屈服前, 混凝土與膠和鋼筋都沒有發(fā)生破壞。
前兩種破壞是脆性破壞, 破壞時沒有明顯的預兆, 所以在植筋中應該避免這兩種破壞形態(tài)。第三種破壞形態(tài)是延性破壞也是較理想的破壞形態(tài)。
對新植入的鋼筋在結構膠初凝之前, 不能有擾動,否則出現(xiàn)鋼筋位置不準確。
特別注意在施工過程中嚴禁使用水鉆成孔:
1)易切斷基材鋼筋; 2)水鉆成孔內壁光滑, 有水影響膠與混凝土的結合力, 會影響使用。另外在植筋鉆孔過程中, 經(jīng)常會遇到鋼筋,
或在鉆孔施工時, 鉆孔不能保證水平或豎直, 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斜植筋現(xiàn)象。還有一種情況是基材薄而無法滿足植筋深度要求時, 設計者不建議打透眼,
因為一方面透眼成孔的成功率較低, 另一方面植筋膠不容易灌,孔內膠達不到飽和程度而產生孔隙削弱基材的強度。
在實際植筋過程中, 可能不能保證植筋孔水平或豎直, 或者當混凝土基材比較薄時,可以采取斜植筋。雖然斜植筋可以減少植筋的深度, 但在拐角處, 混凝土可能會出現(xiàn)應力集中現(xiàn)象, 拐角處會發(fā)生破壞。所以在施工鉆孔中盡量保證鉆孔水平。如需斜植筋其夾角不能太大。
植筋
首先將配置好的結構膠注入孔內(宜孔深的1/3或計算孔內的用膠量,應扣除鋼筋體積),并將結構膠涂于鋼筋錨固端(宜2-3),然后緩慢將鋼筋插入孔內,同時要求鋼筋旋轉,使結構膠從孔口溢出,排出孔內空氣,鋼筋外露部分長度保證工程需要。
4.7 養(yǎng)護
植筋施工完畢后注意保護,24小時之內嚴禁有任何擾動,以保證結構膠的正常固化。
4.8檢測試驗
在植筋前,要對所用鋼筋及植筋膠進行現(xiàn)場拉拔試驗,以確定鋼筋及植筋膠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方法是:制作與要植筋部位混凝土結構相同強調等級的混凝土試件,按植筋步驟,植入3組鋼筋,待植筋膠完全固化后,進行拉拔試驗。試驗用專用的鋼筋測力計,當加力達到Ⅱ級鋼筋屈服強度時,鋼筋出現(xiàn)頸縮現(xiàn)象,繼而拉斷,這表明鋼筋和植筋膠都是合格的。
植筋后進行非破損性拉拔試驗,用來檢測工作狀態(tài)的植筋質量,檢測的數(shù)量是植筋總數(shù)的10%。檢測中,測力計施加的力要小于鋼筋的屈服強度,大于設計部門提供的植筋設計錨固力值。公式為:FM4.9 綁鋼筋澆筑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