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框畫原意指畫家在創(chuàng)作一幅畫的時候先把畫布繃在一個簡易的木框上。為了在作畫的時候更好的按放和固定畫布。當(dāng)畫作創(chuàng)作完必后在配一個外框,就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了。可是我們外框的畫作更具有原創(chuàng)畫味道更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觀念。畫完成后直接掛起來就可以了,簡潔且省事。畫本有框,但無框裝飾畫卻無框,它擺脫了傳統(tǒng)畫邊框的束縛,符合大眾的簡約標(biāo)準(zhǔn),實際上它也是屬于畫框中的一種。
那么中國畫裝裱的程序是怎樣的呢?一般是先用紙托裱在繪畫作品的背后,再用絞、絹、紙等鑲邊,然后安裝軸桿成版面。傳統(tǒng)的裝裱是多種多樣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可分為掛軸,手卷,冊頁,折頁四大類。原裱的繪畫不論畫心的大小、形狀、及裱后的用途,都只有托裱畫心、鑲覆、砑裝三個步驟。只是畫心的托裱是整個裝潢工藝中的重要工序。而舊書畫的重新裝裱則就相當(dāng)困難了。首先要揭下舊畫心,清洗污霉,修補(bǔ)破洞等,再按新畫的裝裱過程重新裝裱。
一色裱
就是裱畫鑲料用一種顏色的。這要根據(jù)畫芯的長短畫畫幅長短的比例而定,一般鑲料長不超過畫芯長的,用一色裝裱就可以了,如一張三尺長的畫芯,加三尺長鑲料,裱成六尺長幅式的立軸,只用一色即可,在鑲料色彩的運(yùn)用上,以突出畫芯的畫意為目的,不能用強(qiáng)烈的對比色,要使其美觀,大方為原則。
尾子:亦稱“拖尾”,古時稱為“ 贉 ”紙質(zhì),或原白或染色,用于敘記題跋。
撞邊卷:畫心鑲接隔水、引首、尾子之后,上下兩邊鑲仿古皮紙邊,并將其對折粘牢,再鑲接天頭。
轉(zhuǎn)邊卷:畫心與引首挖嵌在染配好的綾或絹中,在鑲接帶小邊的尾紙。
套邊卷:畫心按順序鑲接隔水、引首、尾子之后,上下兩邊粘包仿古色棉連紙條即“套邊”,再接鑲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