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框畫原意指畫家在創(chuàng)作一幅畫的時候先把畫布繃在一個簡易的木框上。為了在作畫的時候更好的按放和固定畫布。當畫作創(chuàng)作完必后在配一個外框,就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了??墒俏覀兺饪虻漠嬜鞲哂性瓌?chuàng)畫味道更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觀念。畫完成后直接掛起來就可以了,簡潔且省事。畫本有框,但無框裝飾畫卻無框,它擺脫了傳統(tǒng)畫邊框的束縛,符合大眾的簡約標準,實際上它也是屬于畫框中的一種。
宋式裝:亦稱宣和裝、羅漢裝,其用料、用色均有具體要求,畫心由米色綾隔水、古銅色絹圈、湖色綾天地頭裝飾。 詩堂裝:畫心上方鑲接一塊空白紙料,專用于題字賦詩。
半綾裝:畫心由綾圈框、紙?zhí)斓仡^裝飾。 紙鑲綾邊裝:畫心由一色紙料裝飾,并在其左右各鑲綾邊。
綾鑲絹邊裝:畫心由綾天地頭裝飾,并在其左右各鑲絹“通堂邊” 集錦裝:二幅以上小型畫心,同由一塊鑲料裝飾,或鑲接或挖聯(lián)。
錦眉裝:畫心上下鑲壓錦條。
間隔一色裝:亦稱隔斷一色裝,畫心由一色綾料等裝飾,天地頭由紙或綾條間隔為兩半。
框二色裝:畫心上下鑲接綾隔水之后,左右鑲與天地頭相同質(zhì)料的綾邊。
屏條:畫心由一色畫綾等鑲料裝飾,排掛在一起。
通景屏:亦稱集景屏、連屏、海鰻。幾條或若干條尺寸相同、內(nèi)容連貫的畫或字,分別由一色花綾等鑲料裝飾,排掛在一起
中國書畫主要是采用絹或宣紙做成。其材料質(zhì)地纖薄、特性柔軟、歷時較久、易于破碎,古代為了利于保存,便于觀賞,從加固的實用需要出發(fā),多用麻紙、布帛等材料在書畫背面裱褙數(shù)層為裝裱,稱之為“裱褙”。而后逐漸加以美化,四周鑲嵌薄型的綾、絹等絲織品為邊框,在背面裱一層或數(shù)層紙,并加上必要的裝飾,使原件更為牢固,而且便于舒展、懸掛,以適應人們觀賞的要求。所以說裝裱是伴隨著書畫傳統(tǒng)藝術(shù)的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書畫裝裱工藝。裝裱可以說是對書畫的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