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酸紙檔案盒-立卷改革,采用和推廣立卷這一做法,既是對我國檔案工作傳統(tǒng)的繼承,也帶有深刻的時代烙印。20世紀50年代我國檔案學界在學習前蘇聯(lián)的基礎上,建立了新中國的檔案工作和檔案學理論。當時提出靈活運用“六個特征”組卷的做法,是與當時的社會生產(chǎn)力和科技發(fā)展狀況相適應的。物質(zhì)和技術(shù)條件的限制,使手工檢索成為當時惟一可行的途徑,也使得歸檔文件整理方法必然走上分類組合、逐級檢索的立卷道路。再加上當時的社會檔案意識,過多地強調(diào)、保密,使檔案工作的重心偏向整理、保管。案卷這種放大了的實體單位,無疑更能滿足這方面的需要。1987年,國家檔案局頒布了(機關(guān)檔案工作業(yè)務建設規(guī)范》,正式將立卷作為機關(guān)檔案室歸檔文件的規(guī)范整理方法確定下來,并在全國范圍內(nèi)加以普及。
紙張的含酸量是其使用壽命的指標。它可以用0 (酸性,表示紙張的使用壽命非常短) 到14.0 (堿性,表示紙張的使用壽命很長)之間的pH值來測量。隨著使用年限的增長和在日光和空氣中曝光次數(shù)的增多,任何一種紙張的酸性也會隨之增強。
酸性值的pH值都低于7.0。舉例來說,你每天看的報紙就是用酸性紙做的,如果你能小心地加以保存,那么這種報紙大概能達到20年的使用壽命,但是如果你把報紙暴露在日光和空氣中,那么它也許只能保存幾個星期。
無酸就是指紙張的pH值為7.0 (中性) 或更高 (堿性)。在正常的使用和保存條件下,無酸紙的使用壽命可以達到200年左右。無酸紙檔案盒就是用PH值在7.0-8.5之間的紙做成的檔案盒。
可見這兩者雖然都是紙張,但是具體的紙張情況并不一樣。從使用時間等方面來看,也是不太一樣的。無酸紙和牛皮紙,可謂是各有千秋,在具體選擇應用的時候,還應該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需求來看,能讓效果得到更好發(fā)揮的,才是讓人滿意的。
了解各大無酸紙檔案盒廠家的指標、質(zhì)量、產(chǎn)品外觀、行業(yè)應用、客戶反饋等多項內(nèi)容,而統(tǒng)計國內(nèi)*社會影響力和實力的無酸紙檔案盒排名情況。 檔案盒一般市場上賣的都是國產(chǎn)紙,耐折力很底的,顏色不定,有很多種。價格偏低 無酸紙的話,可以用無酸測試筆檢驗一下的。無酸紙檔案盒的質(zhì)量不一樣、生產(chǎn)廠家、品牌不一樣,終的價格也是有差異的,另外其價格還受到很多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并沒有特別明確而固定的答案。購買還務必要聽聽專業(yè)人員的,還需要買正規(guī)廠家生產(chǎn)的。
無酸紙檔案盒的辨別方法
一、滴酸試驗
酸性上膠紙常用石膏、滑石粉、高嶺土作為填料,而無酸紙則使用碳酸鈣作為填料,因此在檔案盒紙張表面滴一滴稀鹽酸時,如果是無酸紙制成的檔案盒,鹽酸就會和紙張中的碳酸鈣反應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使紙張表面出現(xiàn)氣泡(含碳酸鈣越多起泡現(xiàn)象越明顯),反之如果是添加石膏、滑石粉、高嶺土的酸性上膠紙,就不會和稀鹽酸發(fā)生反應,由此可簡便地判斷是否為無酸檔案盒。
二、PH值測定:
用酸性松香上膠紙制成的檔案盒,其PH值約在4.7~5.5的范圍內(nèi),因此對檔案盒紙張表面的酸堿度進行測定就可初步區(qū)分無酸檔案盒或酸性檔案盒。(測定的PH值為檔案盒紙張表面現(xiàn)有的酸堿值,然而要判定是否為酸性上膠紙制成的檔案盒,還要輔以其他方法同時進行,以免檔案紙張因生物因素或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而導致誤判)
1、檔案盒紙張表面PH值測定:將待測的紙樣置于不具有吸水性的塑料膜上,在紙面上滴一滴PH值為6.2~7.3的蒸餾水,將PH計的電極置于水滴中,10分鐘后讀取的PH值,即為檔案盒紙張表面的PH值。此法是非破壞性測定紙張表面PH值的試驗法,還適用于檔案,圖書紙張表面PH值的測定。
2、檔案盒紙張酸堿度測定:取待測的紙樣1g,用剪刀剪切成碎屑,用溶量100cc的燒杯加入蒸餾水(PH值為6.2~7.3)70cc,放置在室溫下(約250C)60分鐘后,用PH計測定其PH值,這是冷水萃取法。如果用等量的紙屑放入內(nèi)裝70cc蒸餾水的三角燒瓶中,放入水浴器中加熱至沸騰,使三角燒瓶內(nèi)液體保持溫度在95-1000C約60分鐘,待冷卻至室溫后,用前法測定萃取液的PH值,此為熱水萃取法。
3、PH值測試筆:用PH值測試筆(國際標準)在檔案盒上輕畫,根據(jù)顏色變化來判斷紙張的含酸情況,如果呈現(xiàn)黃色即表示紙張含高度酸性,如果呈現(xiàn)綠色則表示含有微酸,而當顏色呈現(xiàn)藍色時則表示紙張不含酸性。這是簡單的測試方法。(此法的性及測試筆的使用期限仍有待進一步了解)
酸性成分是如何進入紙張的?
明礬也被稱為硫酸鋁,從十九世紀到現(xiàn)在,它一直都被人們當作機械造紙過程中的施膠劑來使用。施膠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強紙張纖維之間的親和力,降低紙張對油墨的吸收性。此外,明礬和松香還是紙張中有害酸性物質(zhì)的主要來源。
如何保持紙張的強度和顏色?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全世界的圖書館和檔案館都開始面對一個嚴峻的問題:它們收藏的圖書和珍貴文件都出現(xiàn)了散架的情況。
造紙業(y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研究明礬、松香與紙張之間的化學作用。結(jié)果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酸是破壞書刊和文獻的罪魁禍首。實際上,紙張的pH值被證明是引起紙張失去強度和褪色的主要原因。
通過采用合成的非酸性施膠劑和在紙漿中添加碳酸鈣(溫和的堿性緩沖劑),人們終于在普通工廠里生產(chǎn)出了款性紙張。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很多造紙廠都轉(zhuǎn)向了堿性紙(無酸紙)的生產(chǎn)工藝,因為這種紙不但成本低廉,而且具有較長的生命周期。
目前市場上有很多種無酸紙,它們的用后廢料含量在10%到之間不等。除此之外,無酸紙的生產(chǎn)過程對環(huán)境造成的危害也比較小。
為什么擔心性能?
國家部門往往會要求印刷廠用性紙張來印刷它們的某些文件。書刊和其他歷史性文獻也同樣可以采用這種紙來印刷。全世界的歷史文獻現(xiàn)在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因為很多在酸性紙上印刷的文件都已經(jīng)被腐蝕成了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