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團體審計所需要的時間依賴于審計的目的,審計范圍、項目涉及的會計期間、審計工作量及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流程等,一般包括外勤審計時間和匯總報告時間。 規(guī)模小的事業(yè)單位一周內(nèi)可以出具審計報告,規(guī)模大的社會團體單位時間會長。具體審計時間按照審計計劃安排進行。
審計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審查和評價,也即是搜集證據(jù),查明事實,對照標準,做出好壞優(yōu)劣的判斷。審計的主要目標,不僅要審查評價會計資料及其反映的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和合法性,而且還要審查評價有關經(jīng)濟活動的效益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第2條對審計所下的定義是:"審計是審計機關依法獨立檢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和資產(chǎn),監(jiān)督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真實、合法和效益的行為"。
一般審計目標概括了會計報表各項目審計共同具有的方向和應達到的目的,是注冊會計師擬定單個項目審計計劃、實施單個項目審計程序的指南。通常我們把針對單個的會計報表項目審計所確定的目標,稱為項目審計目標。在以上涉及的三類審計目標中,審計總目標是抽象、層次高的目標,它針對會計報表整體的審計而言;一般審計目標受審計總目標的制約,是概括化的、居中間層次的目標,它針對各會計報表項目審計共同具有的某些屬性而言,適用于所有項目審計;項目審計目標受一般審計目標的制約,是具操作性的、居低層次的目標,它針對單個項目審計而言,僅適用于單個項目審計。注冊會計師必須掌握包括審計總目標、一般審計目標和項目審計目標在內(nèi)的各層次審計目標,以指導審計工作,提高審計效率,保證審計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