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表的主要類型有IC卡電表,用戶持IC卡到供電部門交款購電,供電部門用售電管理機將購電量寫入IC卡中,用戶持IC卡在感應區(qū)刷非接觸式IC卡(簡稱刷卡,下同),即可合閘供電,供電后將卡拿走。當表內(nèi)剩余電量等于報警電量時,拉閘斷電報警(或蜂鳴器報警),此時用戶在感應區(qū)刷卡即可恢復供電;當剩余電量為零時,自動拉閘斷電,用戶必須再次持卡交費購電,才可以恢復用電。對于居民用電,在與機械式電表、電子式電表作對比時,它有以下幾點的優(yōu)勢:1、具有多種防竊電功能,起動電流小、無潛動、寬負荷、低功耗,誤差曲線平直、*運行時穩(wěn)定性好。單相本地費控智能電表2、外形美觀、體積小、重量輕、安裝方便。3、準確度高:全電子式設計,內(nèi)置進口芯片,精度不受頻率、溫度、電壓,高次諧波影響。4、長壽命:采用SMT技術,優(yōu)化的電路設計,整機出廠后無需調(diào)整電路。5、功耗低:采用低功耗設計,降低電網(wǎng)線損。6、預購電量;IC卡傳遞數(shù)據(jù),實現(xiàn)數(shù)據(jù)回讀,包括:回讀總電量,剩余電量,表內(nèi)累積購電量,總購電次數(shù)等信息。7、儲存表常數(shù)、初始值、用戶住址、姓名等信息。8、超負荷報警斷電、剩余電量報警,提醒用戶及時購電。
智能電表的出現(xiàn),也給電能表檢測機構帶來了很多的好處。例如,以往在檢測一臺機械表或者電子表時,在電能表檢測裝置上上好表后,調(diào)試人員需要在調(diào)試軟件里手動輸入每一塊電表的地址,以及電表的有功無功等級、電表適用的調(diào)試參數(shù)方案,這些大大增加了調(diào)試人員的工作量,拖延了電能表按期交貨的時間,對企業(yè)的品牌形象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然而自從智能電表誕生后,調(diào)試人員只需要將表上機,然后將調(diào)試電腦的網(wǎng)線端口與電能表檢定裝置上的網(wǎng)絡端口連接,設置好PC與裝置端的通訊串口,就可以自動在檢定軟件上生成它們的各種參數(shù),通過軟件短時間的自動檢定過程,智能電表質(zhì)量是否符合國家標準,在電腦顯示屏上一目了然。
預存方法有兩種,一種為代碼式,一種為寫卡式。
代碼式原理為:管理系統(tǒng)將用戶信息和購電信息結合起來生成一組加密代碼,并交給用戶自己輸入到電表中,電表經(jīng)過正確解密后得到預存電量或金額并保存。
寫卡式:將預購電量或金額寫入專用電子卡(存儲器)中,交給用戶持電子卡到對應電表上進行通訊,預購值自動送入電表中。
電子卡或稱IC卡,也稱購電卡,都是由專用的IC芯片經(jīng)過特殊封裝后而成,常見購電卡按通訊方式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
接觸式的有:卡片卡、鑰匙卡,非接觸式的有:射頻卡、遙控卡。
預付費電表在安裝時,安裝位置應保持垂直,并按接線圖接入。
4.1 打開電能表端鈕盒蓋,然后按接線圖連接各端鈕接線,接通電源。
4.2 用戶將預購電量IC卡按卡上箭頭方向(金屬觸點面向左)插入表內(nèi),顯示器首先顯示F1而后顯示本次所購電量,再穩(wěn)定顯示F2而后顯示器顯示原剩余電量加上新購電量之和為當前剩余電量,此時可取下IC卡,顯示熄滅。(如表中剩余電量低于顯示報警電量時顯示器常亮,表中原剩余電量與購電卡中電量之和大于9999kWh時,卡內(nèi)電量不被輸入電表,仍保存在卡內(nèi)。)
4.3 當用戶用電時,脈沖指示燈會隨之閃亮。
4.4 預付費電表在正常使用過程中,自動對所購電量作遞減計算。當電能表內(nèi)剩余電量小于20度時,顯示器顯示當前剩余電量提醒用戶購電。當剩余電量等于10度時,停電一次提醒用戶購電,此時用戶需將IC卡插入電能表一次恢復供電。當剩余電量為零時,停止供電。
4.5 一表一卡,用戶每次新購電量后,只能插入自己的電表輸入一次有效電量。
4.6 預付費電表顯示器通常不亮,如果用戶需要檢查剩余電量,可以將IC卡插入電表,則顯示F1購買電量顯示零、F2剩余電量,拔卡顯示熄滅。
4.7 用戶每次將IC卡插入預付費電表,電表都將用戶用電情況全部返寫在IC卡上,用戶下次購電時,售電管理系統(tǒng)讀取IC卡數(shù)據(jù)匯總并檢查用戶是否合法用電。用電檢查人員也可以使用檢查卡,檢查用戶用電情況。
4.8 供電管理部門根據(jù)實際情況設置用戶的用電負荷。當實際用電負荷超過設置值時,停止供電,電表顯示器顯示“E2”,提醒用戶減少用電負荷,用戶需將IC卡插入電表后恢復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