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品種繁多,有毛竹、麻竹、箭竹等。多年生禾本科竹亞科植物,莖多為木質(zhì),也有草本,在熱帶、亞熱帶地區(qū),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集中,種類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樹,生長迅速,是世界上長得快的植物,竹子非常堅(jiān)韌,許多材料也是用竹子制成的。
竹子是高大喬木狀禾草類植物。記載有七十余屬,一千多種,但其中許多是同物異名。竹為高大、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zhì)。分布于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qū)。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集中,種類也多。竹子的地上莖木質(zhì)而中空(我們稱為竹桿),它是從竹的地下莖(根狀莖)成簇狀生出來的。
竹實(shí):竹開花后結(jié)實(shí)如麥,皮青色,內(nèi)含竹米,味甜?!稄V志》記載:“實(shí)可服食”?!侗静菥V目》:“竹實(shí)通神明,輕身”。《本草綱目拾遺》:“下積如神”(注:治)。近代研究證明,竹實(shí)的營養(yǎng)成分與水稻、麥、玉米相似,除富含淀粉、蛋白質(zhì)、脂肪之外,還含有18種氨基酸,是一種可開發(fā)的藥膳資源。
竹根:入藥,有清熱除煩之功效?!侗静菥V目》:“淡竹根煮汁服,除煩熱、解丹石發(fā)熱渴。苦竹根主治心肺五臟熱毒氣。甘竹根,安胎,止產(chǎn)后煩熱”。
竹筍:是竹的幼芽,不僅組織細(xì)嫩,清脆爽口、滋味鮮美,而且營養(yǎng)豐富,它作為藥膳資源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本草綱目》、《本草經(jīng)》、《食療本草》、《食經(jīng)》、《齊民要術(shù)》、《唐本草》等古典名著均有記載。如《本草綱目》:筍味甘、、主消渴、利水、可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