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蚜蟲 主要危害竹葉部至稈部。竹蚜蟲體形小,具有刺吸式口器,黑褐色,體外有少量的白粉覆蓋,在麻竹葉部或稈部密集生長,吸食汁液。這是竹林中一種十分常見的蟲害,特別是在竹林密度過大、通風透氣不良、過于潮濕的情況下,容易發(fā)生。
矮小的竹種,其桿高10~15厘米,的竹種,其桿高達40米以上。成熟的竹生出水平的枝,葉片為劍形,有葉柄,幼株的葉直接從莖上生出。雖然某些種的莖稈生長迅速(每日可生長0.3米),但大多數(shù)種類僅在生長12~120年后才開花結(jié)籽。竹一生只開花結(jié)籽一次。
竹葉:《本草綱目》:“淡竹葉氣味辛平,大寒,;主治:心煩、尿赤、小便不利等??嘀袢~氣味苦冷、;主治口瘡、目痛、、中風等。藥用竹葉以夏秋兩季采摘嫩葉,曬干、煎水飲;用量2到4錢”,竹葉還常用于作藥粥。據(jù)清代曹庭棟名醫(yī)所編的《老老恒言》記載:“竹葉解渴除煩,中暑者宜用竹葉一握,山桅一枚,煎湯去渣下米煮粥,進一、二杯即愈”。《多能鄙事.卷回》:“竹葉粥治老人膈上風熱,目赤,視而不見物?!?/p>
竹茹:是竹莖刮去綠色皮層后,再刮取第二層之物,亦稱“竹二青”,《本草綱目》:“淡竹茹,氣味甘、微寒、。主治:嘔吐,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止肺痿,治五痔、婦女胎動。苦竹茹,主治熱壅,尿血”。
竹菌:系指生于竹林中的菌類,如竹蓀 是生于竹林地上的一種。有關(guān)它的藥膳作用在《食療本草》、《本草拾遺》、《本草綱目》等醫(yī)著中均有記載。竹蓀作食用菌已有悠久的歷史,過去只能從野外采集,數(shù)量極有限,通常只作帝王貢品,現(xiàn)已進行人工栽培,其產(chǎn)量和質(zhì)量均有顯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