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泡劑的組成主要有活性成分、乳化劑、載體和乳化助劑,其中活性成分為主要的核心部分,起到破泡、減小表面張力作用;乳化劑是使活性成分分散成小顆粒,以便于更好地分散到油或者水中,起到更好的消泡效果;載體在消泡劑中占較大比例,其表面張力并不高,主要起到支持介質(zhì)的作用,對抑泡、消泡效果有利,能把成本降低;乳化助劑是使乳化效果更好。
消泡劑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如按形式分可分為固體顆粒型、乳液型、分散體型、油型和膏型五大類;按消泡劑在不同工業(yè)生產(chǎn)中的應用可以分為紡織工業(yè)消泡劑、造紙工業(yè)消泡劑、涂料工業(yè)消泡劑、食品工業(yè)消泡劑和石油工業(yè)消泡劑等;按消泡劑的化學結(jié)構(gòu)和組成可以分為礦物油類、醇類、脂肪酸及脂肪酸酯類、酰胺類、磷酸酯類、有機硅類、聚醚類、聚醚改性聚硅氧烷類消泡劑。
理想的消泡劑其物化性能必須滿足使用體系的要求。一般地說,選擇消泡劑時必須考慮下列要求:
(1)消泡能力強,使用極少量時就能有效消除泡沫;
(2) 具有比被消泡體系更低的表面張力;
(3) 消泡劑加入以后不影響被消泡體系的基本性能;
(4)不溶于被消泡體系,也不易被體系中的表面活性劑所增溶;
(5)表面張力平衡性要好;
(6)不與被消泡介質(zhì)反應,也不會被其分解降解,具有良好的化學穩(wěn)定性;
(7)具有良好的擴散性和滲透性,在泡沫介質(zhì)中具有正的擴散系數(shù),在泡沫表面有很快的鋪展能力;
(8)耐熱性能好,在高溫時不會失去效力;
(9)具有良好的氣體溶解性和透過性;
(10)在被消泡體系中具有高的生理活性和性,消泡劑本身為性或低毒性物質(zhì);
(11)具有低的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和總需氧量(TOD);
(12) 具有良好的貯存穩(wěn)定性;
(13) 具有長時間的消泡效應,有的消泡劑能迅速消泡,但時間一長即失效;
(14) 成本低;
(15)不增加表面活性劑水溶液的表面黏度。
由于消泡劑不是溶解在體系中,而是分散在體系中,所以消泡劑在體系中的分散均勻度就顯得至關(guān)重要。當消泡劑均勻分散在體系中時,對體系的透明度影響小,團聚成較大顆粒的時間比較長,能在體系中保持相當長的時間;當消泡劑在體系中沒有分散均勻,而是以很多小顆粒團聚在一起時,一方面會影響體系的透明度,另一方面會使消泡劑團聚成大顆粒的時間變短,這就導致消泡劑加到體系后出現(xiàn)渾濁,隔天漂油。為了避免漂油可采取的方法有:將消泡劑的添加順序往前移;在加到體系之前先進行稀釋,稀釋劑可以是水或是體系中的表面活性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