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zhèn))人[18],明代醫(yī)藥學家。與“醫(yī)圣”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1]后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yī)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2]
李時珍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先后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南直隸、河南、北直隸等地收集標本和,并拜漁人、樵夫、農民、車夫、藥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yī)藥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于明萬歷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此外,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3-4]被后世尊為“藥圣”。
1982年,其墓地李時珍陵園(李時珍墓)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