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標保函
是指投標人(申請人)作出保證,在投標人報價的有效期內(nèi),投標人將遵守其諾言,不撤標、不改標,不更改原報價條件,并且在其一旦中標后,將按照招標文件的規(guī)定及投標人在報價中的承諾,在一定時間內(nèi)與招標人簽訂合同,如投標人違約,銀行將在擔保額度的范圍內(nèi)向招標人支付約定金額的款項。該金額數(shù)通常為投標人報價總額的1%-5%不等。
履約保函、預付款保函、投標保函、維修保函、預留金保函需填寫和提交的材料:
1.填寫《開立國內(nèi)保函申請書》;
2.擔保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或項目招標書和政府主管部門批準件及其他有關批文;
3.擔保項下基礎合同或意向書;
4.擔保合同意向書;
5.反擔保承諾函及相關物業(yè)抵押材料;
6.擔保函格式;
7.申請人基本資信情況,經(jīng)注冊會計師審計并加蓋其所在會計師事務所公章或簽名的申請人的年度或半年的財務報表(資產(chǎn)負債表、損益表及驗資報告);
8.受益人的基本資信資料。
保函和備用信用證,雖然在定義的具體表述上有所不同,但總的說來,它們都是由銀行或其他實力雄厚的非銀行金融機構(gòu)應某項交易合同項下的當事人(申請人)的請求或指示,向交易的另一方(受益人)出立的書面文件,承諾對提交的在表面上符合其條款規(guī)定的書面索賠聲明或其它單據(jù)予以付款。保函與備用信用證的法律當事人基本相同,一般包括申請人、擔保人或開證行(二者處于相同地位)、受益人。三者之間的法律關系是,申請人與擔保人或開證行之間是契約關系,二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是以開立保函申請書或開證行與受益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則是以保函或備用信用證條款為準。
國際經(jīng)貿(mào)實踐中的保函大多是見索即付保函,它吸收了信用證的特點,越來越向信用證靠近,使見索即付保函與備用信用證在性質(zhì)上日趨相同。表現(xiàn)在:,擔保人銀行或開證行的擔保或付款責任都是性的,雖然保函或備用信用證從用途上是發(fā)揮擔保的作用,即當申請人不履行債項時,受益人可憑保函或備用信用證取得補償,當申請人履行了其債項,受益人就不必要使用(備用信用證就是如此得名的);第二,它們雖然是依據(jù)申請人與受益人訂立的基礎合同開立的,但一旦開立,則獨立于基礎合同;第三,它們是純粹的單據(jù)交易,擔保人或開證行對受益人的索賠要求是基于保函或備用信用證中的條款和規(guī)定的單據(jù),即只憑單付款。因此,有人將保函稱為“擔保信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