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痼疾,絡傷入血,化瘀 脾胃病多為飲食勞倦,或情志內傷,肝失疏泄,以致中焦氣機阻滯,日久影響血絡通暢,而致絡脈瘀阻。亦有疾病遷延日久,氣血津液虧虛,無以榮養(yǎng)血脈,絡脈澀滯而致瘀血內停,或陰虛燥熱,耗傷陰血,又灼傷血絡,血溢于外,留而成瘀。是故《臨證指南醫(yī)案》云,“初病在氣,久必入血”,“胃痛久而屢發(fā),必有凝痰聚瘀”。 氣滯與瘀血互為因果,互為影響。氣滯日久,必有血瘀,瘀血留而不化,則氣滯更甚,導致病勢纏綿,難以根治。連老慢性胃病時,尤為注重化瘀。因氣滯而血瘀者,往往在藥中酌加化瘀之藥,常用枳殼、佛手、丹參、郁金、紅花、桃仁、川芎等,以促進氣血運行,消散胃絡瘀血,使營血流暢,瘀消絡通。因氣虛而血瘀者,常用補中湯健脾,升降氣機,佐以丹參、白檀香、降香、延胡索等兼調氣血,達到氣旺則血行,血行則瘀散。連老善用丹參,取其破宿瘀而生新血,功同四物,既可又可養(yǎng)血。如用丹參飲,可除心胃諸痛。對于胃火亢盛灼傷血絡致瘀血者,可用丹皮、丹參、赤芍等涼血、、散瘀;對于陰虛津傷之證,可用北沙參、麥門冬、當歸、丹參、三七、白及等以養(yǎng)陰和血、消腫生肌?,F(xiàn)代醫(yī)學表明,化瘀藥不但有止痛作用,還可改善胃黏膜的血液循環(huán),消除炎癥細胞浸潤,促進病灶恢復,防止組織異型增生。
重視調肝,硫木扶土,以平為期 肝主疏泄,主一身氣機的升降出入。《素問·寶命全形論篇》云“土得木而達?!逼橹陵幹K,必賴肝之疏泄,始能運化水谷以化生氣血。陳士鐸《石室秘錄》云:“肝,克土也……土得木以疏通,則土有生氣矣。明確指出了肝氣升發(fā)泄對于脾升胃降、脾運胃納的重要作用。 連老從臨證實踐中體會到,脾胃病因肝郁而發(fā)者十之六七?!案螢槠鸩≈?,胃為傳病之所”,若肝失疏泄,氣機郁結則脾胃升降失常,壅滯成病;或疏泄太過,橫逆而犯,脾胃受戕;或脾胃虛弱,肝木乘之,氣亂為病。因此,肝氣無論太過或不及,均可直接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故《血證論》云:“木之性主疏泄,食氣人胃,全賴肝木之氣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設肝之清陽不升,則不能疏泄水谷,滲泄中滿之癥,在所不免。 肝病易傳脾胃,故在脾胃病時應以開郁為先,疏肝柔肝之法貫穿始終,肝脾胃三臟共調,以平為期。正如葉天士所云,“治脾胃必先制肝”、“醒胃必先制肝,培土必先制木”,實為從肝論治脾胃之綱領也。若以肝氣橫逆為主而脾虛不甚者,以柴胡疏肝散加味為主,舒暢肝氣;肝氣郁滯兼有脾虛者,則以逍遙丸加減疏肝健脾;肝郁化火者,方選景岳化肝煎解肝郁、清肝火;若肝火灼傷胃陰者,投以一貫煎加少量黃連來疏肝清肝、和胃降逆;若土壅木郁,因脾胃尖健而影響肝之疏泄功能者,以越鞠丸加味,和脾胃,疏肝木;若以脾虛失運為主而兼肝郁者,則以歸芍異功散為主,培土以榮木。臨床如已見肝病,則無有無脾胃病癥狀,時均應輔以健脾胃、助運化之品,方合仲景“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意。 連老指出,肝為剛臟,喜柔潤之性,因此遣方用藥時宜痿葉天士“忌剛用柔”之說,適當配合白芍、當歸等柔肝,也可用山萸肉、五味子酸甘化陰、以養(yǎng)陰柔肝,還可選用生地、枸杞以滋水涵木。巰肝時要注審而不傷陰,常用川樸花、綠萼梅、佛手等微辛而不燥烈耗陰之品,避用辛溫苦燥之藥,或在藥中酌加養(yǎng)胃陰之品,如北沙參、麥冬、玉竹、石斛等,則無耗傷胃陰之弊。
連建偉醫(yī)生擅長 內科脾胃病、疑難雜癥 連建偉醫(yī)生簡介 連建偉,男,名老中醫(yī),專長中內脾胃,任浙江中醫(yī)學院副院長,中國中醫(yī)劑學會副主任委員、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首屆研究生畢業(yè)。從事臨床工作三十年,善于應用歷代名方辯證論治。尤對內科脾胃病、疑難雜癥有獨到的經(jīng)驗。
,亦稱“不寐”“不得眠”“不得臥”,是以經(jīng)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證,多見于西醫(yī)學的神經(jīng)官能癥、更年期綜合征、腦動脈硬化等患者。輕者入睡困難,或睡而不深,時睡時醒,或醒后不能再睡,嚴重者可整夜不能入睡,妨礙其工作與生活。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中國45.4%的被調查者,在過去1個月中,曾經(jīng)歷過不同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