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與冬蟲夏草:兩藥均入肺經(jīng),均具有補肺氣,益衛(wèi)氣,固表而止汗的功效用于表虛自汗之證。然黃芪為補氣升陽的要藥,又可用治病后體弱,脾氣虧虛,氣短乏力,食少便溏等,及中氣下陷,脾陽不升之久瀉脫肛,子宮脫垂者;黃芪又具有生血行滯的功效,用治血虛發(fā)熱,萎黃心悸,失血崩漏,氣虛血滯,風濕痹痛,半身不遂;黃芪又具有補肺氣、益衛(wèi)氣,固表而止汗的功效,用治肺氣不足,衛(wèi)陽不固,表虛自汗之證;黃芪又具有溫養(yǎng)脾胃而生肌,而托毒,有補氣生肌,托毒排膿之效,用治瘡瘍膿成不潰,久潰不斂等。冬蟲夏草性質(zhì)平和,以益腎為主,兼能止血化痰,善治腎虛陽痿遺精,腰膝酸痛,勞嗽咳血,久咳虛喘等。
冬蟲夏草潤膚茶:
(1)功效:可以潤澤肌膚、補充肌膚的水分不足。增強肌膚的光澤和柔嫩度。具有補虛損、益精氣、止咳嗽、補肺腎之功效。主治肺腎兩虛、精氣不足陽痿遺精、病后虛弱等癥。
(2)原材料:冬蟲夏草6g,西洋參6g,枸杞6g。
(3)做法:將冬蟲夏草研磨成粉末備用。然后將所有的藥材放入杯中,沖入約500ml的沸水。靜置數(shù)分鐘后即可飲用。
(4)用法:溫服,每日1-2次。
亞香棒蟲草:為麥角菌科亞香棒蟲草菌Cordycepshawkesiigray寄生在蝙蝠娥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尸體的復合體。其外形與冬蟲夏草相似,其區(qū)別點:蟲體表面灰白色、褐色或黃棕色,子坐黑褐色,單生或偶有分枝,頂端膨大,先端較圓,無不育頂端,是與蟲草的主要區(qū)別。
地蠶:為唇形科植物地蠶StachysgeobombycisCY.Wu的塊莖。為紡錘形或長梭形,兩端漸尖,略彎曲,形似蟲體,長1.5-5.5cm,直徑4-8mm;圓柱形或一端稍扁。表面淡黃白色、淡黃棕色或灰黃色,皺縮不平,有凹陷,可見圓形殘存根痕,有4-15個明顯環(huán)節(jié),節(jié)間長3-5mm。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類白色,可見淡棕色形成層環(huán)。氣微,味甜,有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