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孝:按儒教的傳統(tǒng),孝子應(yīng)該守護在父母墓的周圍三年(每個人在三歲前,基本都不離開父母懷抱,此三年感念父母恩,很多村莊也是這樣產(chǎn)生的),期間避免娛樂、飲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牌位:家人用香燭祭品供奉寫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掃墓:親友于清明節(jié)(介之推于這一日去世)期間修理、打掃墓地。
五七:北方地區(qū)在第三十五天的時候,傳統(tǒng)叫五七,由女兒做一個紙扎葫蘆,并下一碗面,俗稱五七開鎖。民間信仰說死者在五七之前在某一地方鎖著必須,得給死者開鎖,然后死者坐著葫蘆過河江才能去西方極樂世界。
樹葬 指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樹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樹葬沒有墓穴,沒有或者使用可降解的特制骨灰壇。它只作標記,如:僅在樹下放一塊石頭,石頭上釘一塊銅板,寫上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即可。樹葬是當今世界的殯葬理念和行為之一。
從原始社會的舊石器時代起,人類便產(chǎn)生了靈魂觀念。原始人認為,人死靈魂不死,仍能干預(yù)活人的人事、禍福。受這種靈魂不滅觀念的制約及各國各民族文化傳統(tǒng)、宗教信仰的差異,產(chǎn)生了形形色色的葬禮風俗:有的葬禮盛大隆重;有的簡易樸素;有的充滿了宗教色彩;有的科學(xué)而又衛(wèi)生。地理、宗教及社會結(jié)構(gòu)均影響葬禮形式,階級身分更是決定性因素。以西藏為例,葬禮按身分區(qū)分為4種:賤民水葬,中等身分土葬或天葬,貴族始可火葬。在葬式上,世界各民族中有土葬、海葬、火葬、水葬、厚葬、天葬、洞葬、樹葬、懸棺葬、壁櫥葬、食葬等多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