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獅,哺乳綱,鰭足目,海獅科。四肢呈鰭狀,后肢能轉(zhuǎn)向前方以支持身體;有耳殼;尾甚短;體被粗毛,細毛稀少。雄的體長2.5—3.25米,隨種類而異;雌的較小。生活在海洋中,以魚、烏賊及貝類等為食。繁殖時期到海島上產(chǎn)仔。主要有北海獅,分布于北太平洋;南海獅,亦稱黑海獅,主要分布于美國西北部沿海;南美海獅,分布于南美洲沿海;灰海獅,分布于澳大利亞西南部沿海。 海獅具有和其它的哺乳類動物一樣具有用肺呼吸、胎生和恒溫等特征。海獅吼聲如獅,且個別種頸部長有鬃毛,又頗像獅子,因而有“海中獅王”之稱。它的四腳像鰭,很適于在水中游泳。海獅的后腳能向前彎曲,使它既能在陸地上靈活行走,又能像狗那樣蹲在地上。而海豹的后肢卻是恒向后伸,不能朝前彎曲,故不能在陸地上步行。雖然海獅有時上陸,但海洋才是它真正的家,只有在海里它才能捕到食物、避開敵人,因此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它們都在海上巡游覓食。
我們一般所說的還是是北美海獅,你聽說過有一種叫南極毛皮海獅的品種嗎?
南極毛皮海獅(學名:Arctocephalus gazella)又叫南極海狗,主要分布于南極洲水域,其中約95%生活在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它的學名來源于艘捕捉到它的德國船SMS Gazelle。
海獅的種類還有那些?
北海獅(學名:Eumetopias jubatus):
又稱北太平洋海獅、斯氏海獅、海驢等,是體形的一種海獅,因為在頸部生有鬃狀的長毛,叫聲也很象獅吼,所以得名。
分布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⑷毡?、俄羅斯聯(lián)邦(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美國(阿拉斯加、阿留申島、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華盛頓)。漂泊:中國、朝鮮民主人民共和國、韓國。 新西蘭海獅(學名:Phocarctos hookeri):
又稱胡克的海獅。
分布于新西蘭亞南極群島上,在南緯48℃53℃之間的奧克蘭德群島、恩德伯馬、斯納里斯群島上繁殖,南達坎貝爾島,偶見于馬闊里島。不進行大范圍洄游。估計現(xiàn)有10000一50000頭。 澳大利亞海獅(學名:Neophoca cinerea):
亦稱澳洲海獅、灰海獅、新海豹
分布于澳大利亞沿岸,南緯26℃~28℃之間,從豪特曼島到坎加魯島。不洄游。約2000-5000頭。 南美海獅(學名:Otaria bryonia):
亦稱南海獅
南美海獅在19世紀和20世紀被大量撲殺。如今撲殺已經(jīng)減少,這個物種沒有滅絕危險,并且在其棲息地被保護起來??傆嫈?shù)量大約為265000頭,在阿根廷和智利數(shù)量有所增加,但是在福克蘭群島和烏拉圭數(shù)量在減少。
分布于巴西、智利、馬爾維納斯群島、秘魯、烏拉圭。
漂泊:厄瓜多爾。 加州海獅(學名:Zalophus californianus):
全身被粗毛,雄獸頸毛鬃狀,分為3亞種,加州海獅群是型的哺乳動物群之一。
分布于北美西部海岸,包括美國、加拿大,從阿拉斯加東南部到墨西哥中部。 加拉帕戈斯海獅(學名:Zalophus wollebaeki):
體被粗毛和密厚絨毛,僅唇尖、耳尖和鰭肢的掌部表面裸露,分布于加拉帕戈斯群島上。 日本海獅(學名:Zalophus japonicus):
是已滅絕的海獅,棲息在日本海,尤其是在日本列島及朝鮮半島的近岸地區(qū)。它們一般會在開放及平坦的沙灘上,甚至有時亦會在石上繁殖。在日本及荷蘭有幾個日本海獅的標本。而在大英博物館則存有日本海獅的毛皮及4個頭顱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