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爾泰言:“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思想上的垃圾就是精神的包袱。傾聽,會幫孩子清理掉心靈的垃圾,減輕精神的束縛。 孩子進入了青春期后,除了關(guān)注他學習成績之外,作為家長,我們更關(guān)注孩子的身心狀態(tài)及思想健康狀況,如:是非判斷能力,師生關(guān)系,同學關(guān)系,是否有早戀傾向,在社會交往中是否言行得當,面對大家一致認為比他強的學生和比他弱的學生的態(tài)度問題,交朋友的標準等等。 面對巨大的升學壓力,學生之間的競爭更加殘酷,而恰好是這種殘酷的競爭背后隱藏的以成績?yōu)闃藴?,評判孩子是否優(yōu)秀的諸多功利行為和短視操作,是扭曲孩子心靈健康發(fā)展的根本原因。 比如“學霸”和“學渣”這兩個孿生兄弟,個人以為就是教育功利化的產(chǎn)物,成績好就是學霸,成績差就是學渣(太有攻擊性了)。那品德高尚,學習成績差的孩子該屬于哪一類呢? 話又說回來,就人的一生而言,人生路上不迷失自我是關(guān)鍵。因此父母和孩子時而不時地展開深層次的心靈對話,是必要的,也是我們了解孩子內(nèi)心變化最有效的方式。 畢竟,意識的產(chǎn)生才會導致行為的變化。所謂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即是消滅在思想萌動期。 當然,敏銳地捕捉溝通的時機或是用心創(chuàng)造良好心境,是交流暢通無阻的前提。 我們天南海北、暢所欲言的夸夸其談通常是在這幾種情景下進行的,孩子心情很愉悅的時候,時間寬裕的周末或假期,親子關(guān)系非常融洽的時候,戶外運動爬山的時候,旅行的時候,享受美味的時候。 而且,拋出孩子感興趣又與你想了解孩子在哪方面的想法有相關(guān)性的話題,以此為切入點,交流效果會更好。 記得有一次,孩子班上發(fā)生了一次學生打架事件,據(jù)說其中還牽扯了一些幫派傾向,受損傷(眼鏡腿被打斷了,鼻子流血了)嚴重的孩子還被部分同學因此孤立了。 我就非常想知道,關(guān)于這次事件,我的孩子是怎樣想又是怎樣做的?他平常和同學的關(guān)系如何? 這件事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老師又是怎么處理的?他對整個事件的處理抱有什么樣的觀點……關(guān)于這事,如果直接問,他肯定會輕描淡,草草了事,我從中什么信息也就捕捉不到,達不到溝通的目的。 于是,我就費心思特別醞釀了一番,選了一個雨后的早晨,恰好是周六,我們一家三口一起爬了山,因為目標是爬到山頂,路程也比較長,走走歇歇,賞花玩水,至少得2個小時,時間很充足。所以不僅了解了事件的前因后果,前鋪后敘,還聽孩子分享了其它很多雜聞趣事,且通過參與討論,起到了“撥亂反正”的教育效果。 有好多次,我就發(fā)現(xiàn),每當這樣深層次地一家人一起暢聊一回,就如同徹底打掃了一次衛(wèi)生,除了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格外好之外,家里的氣氛也是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