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保姆,但不是孩子的“老師”我們家是一個單親家庭,爺爺奶奶帶著我,我爸是把他當作寶貝的,但自從離開爺爺奶奶,爸爸就變成了我的“保姆”,我們家爺爺奶奶,也就是那個時候,帶著我們一起出門辦事,在路上碰到熟人,就要打招呼,讓我給他介紹一下我家孩子,如果碰到陌生叔叔,他也非常熱情的叫我爸,而且我爸很愛打聽我媽家的人,如果說到我媽,他也會一臉欣慰的說,在媽媽家有多開心,有多快樂。那個時候,我印象中,爸爸是真正的“愛護”著我們家中,有什么事情,都會先顧及到我們家人,所以,我們家大部分時候都是我和我媽一起在家,爺爺奶奶過來幫忙照顧我們幾個孩子。 那么作為孩子的媽媽,是否也會有相同之感,我們真的做了保姆嗎?也許,當孩子做了這些令自己心寒的事情時,媽媽們的內(nèi)心,也會同樣心寒,尤其自己是孩子的爸爸時更不會幸免,那作為媽媽們,我們應該如何跟爸爸說才不會被吼,不要被吼呢?一,不要讓爸爸管教自己的孩子我們家家長都知道,爸爸會在外面的話語權是很重要的,但如果自己的地位很重要時,就一定要避免一味的把對工作的任務帶到家里,比如吃飯要不要喂這件事情,你如果不喂的話,可能家里就會很亂,當我們家可以喂了,孩子又會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給我們玩時,我們可能就會覺得開心。 同樣,爸爸需要跟孩子溝通時,不要只顧著自己的工作,我們也要盡量多找爸爸溝通,比如看看孩子在學校的興趣班,或者在給爸爸買什么新的禮物,如果爸爸覺得孩子想要的某些東西,家長不給買時,爸爸也會很生氣,那么孩子可能就會不再愛爸爸了。二,不要把自己的主觀意愿,強加到孩子身上還記得我小時候,每次考試得100分,也就是考得第一的時候,爸爸就打電話給我媽媽,讓我媽媽給我買好吃的,買好玩的。所以,爸爸如果想帶孩子去外邊吃飯的話,不要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要以客觀的角度去引導,讓孩子自己去決定該怎么做。 不然,孩子就會漸漸失去了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孩子一旦失去的獨立思考能力,就會失去自己的獨立人格等。三,和爸爸保持同步雖然說,父母是孩子的老師也是孩子的保姆,而爸爸又是保姆中最重要的角色,但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如果我們和爸爸之間能和諧親密,甚至是彼此的“保姆式愛”,兩者之間的交流的氛圍就會變得特別好。孩子會很快的接受爸爸的陪伴,兩人之間也會形成一種密切的關系。如果過度時間的陪伴孩子,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逐漸失去自己的自由感,失去了家長的獨立感。